科学家首次捕捉到微小铝单晶从弹性过渡到塑性状态时的高分辨率照片
但是,材料的弹塑性转变不仅仅关系到床垫的舒适度。了解当一种材料在高压下从弹性过渡到塑性时,在原子层面上发生了什么,可以让科学家为航天器和核聚变实验设计更强大的材料。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在过去未能捕捉到材料转变为塑性的清晰图像,使他们对微观原子在决定离开其舒适的弹性状态并进入塑性世界时正在做什么一无所知。
美国能源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首次捕捉到了一个微小的铝单晶样品从弹性状态过渡到塑性状态时的高分辨率照片。这些图像将使科学家们能够在现象发生的五万亿分之一秒内预测材料在经历塑性转变时的表现。这些发现最近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科学家们需要在铝制晶体样品上施加力量以拍摄图像,而冰箱显然太大。相反,他们利用一个高能激光器用力敲击晶体,使其状态从弹性变为塑性。
科学家们利用SLAC的快速 “电子相机”,或兆电子伏超快电子衍射(MeV-UED)仪器,在激光产生的冲击波压缩晶体时,将高能电子束穿过晶体。该电子束对晶体中的铝核和电子的散射使科学家能够精确地确定原子结构。当激光继续压缩样品时,科学家们拍摄了几张快照,形成了一种晶体在塑性过程中“跳舞的定格电影”。
更具体地说,高分辨率的快照向科学家们展示了样品中何时以及如何出现线状缺陷--这是一种材料被击中的力量大到无法恢复的第一个迹象。
线状缺陷就像网球拍上的断线。例如,如果你用你的网球拍轻轻地打一个网球,你的网球拍的线会振动一下,但会回到它们原来的位置。然而,如果你用球拍打保龄球,球线就会变形离开原位,无法反弹。同样地,当高能激光击中铝晶体样品时,晶体中的一些原子行会移位。使用MeV-UED的电子照相机跟踪这些移动--线状缺陷--显示了晶体从弹性到塑性的过程。
科学家们现在有了这些线状缺陷的高分辨率图像,揭示了缺陷生长的速度以及它们一旦出现后是如何移动的,SLAC科学家Mianzhen Mo说。
Mianzhen说:“了解塑性变形的动态,将使科学家能够在材料的晶格结构中添加人工缺陷。这些人工缺陷可以提供一个保护屏障,使材料在极端环境中的高压下不发生变形。”
实验人员快速、清晰的图像的关键是MeV-UED的高能电子,它使该团队能够每半秒拍摄一次样品图像。“大多数人在UED实验中使用相对较小的电子能量,但我们在实验中使用的是100倍的高能电子,”SLAC的杰出科学家Xijie Wang说。“在高能量下,你在更短的脉冲中获得更多的粒子,这提供了质量极佳的3D图像和更完整的过程图。”
研究人员希望将他们对塑性的新理解应用于不同的科学应用,例如加强用于高温核聚变实验的材料。高能密度科学主任Siegfried Glenzer说,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材料在极端环境中的反应,以预测它们在未来聚变反应堆中的性能。
Glenzer说:“这项研究的成功将有望促使实施更高的激光功率来测试更多种类的重要材料。”
该团队有兴趣为将在ITER托卡马克进行的实验测试材料,该设施希望成为第一个产生持续聚变能量的设施。
MeV-UED是Linac相干光源(LCLS)用户设施的一个仪器,由SLAC代表DOE科学办公室运营。部分研究是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综合纳米技术中心进行的,该中心是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的用户设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提供了支持,部分是通过SLAC的实验室指导研究和发展计划。
关键词: 科学探索 科学家首次捕捉到微小铝单晶从弹性过渡到塑性状
推荐阅读
性能至少翻番!AMD RX 7900 XT显卡曝光
对于AMD来说,当前手头的重点应该包括紧锣密鼓地推进Zen4处理器和RDNA3显卡。早在5个月前就有RDNA3 GPU流片的消息传出,按照正常8个月后量 【详细】
2023年底见!高通自研全新架构PC处理器定了
高通今天(4月28日)交出了一份不错的2022财年第二财季(截至3月27日财报。当季收入同比增长41%、净利润更是提高了67%。虽然好成绩的背后主要 【详细】
比iPhone 13还香?三星最新机皇降价
小雷在电商平台的三星官翻旗舰店了解到,三星Galaxy S22 Ultra官翻特价版只需要6899元就能买到手,跟官方新机相比便宜了将近一半,而且还 【详细】
一加10标准版的部分参数:配备了5000万像素主摄
知名爆料人OnLeaks曝光了一加10标准版的部分参数。OnLeaks爆料,一加10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布,该机采用6 7英寸FHD+ AMOLED柔性屏,可能是LTP 【详细】
华邦电子:DDR3内存再战10多年、持续扩产
DDR5内存都来了,DDR3内存是不是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那得看什么应用场景。华邦电子今日宣布,将在未来10多年内继续供应DDR3 DRAM内存芯 【详细】
相关新闻
- 科学家首次捕捉到微小铝单晶从弹性过渡到塑性状态时的高分辨率照片
- 研究人员开发计算机系统 根据可用的再生木材设计结构
- 科学家在南极海底火山Orca记录了超过85000次地震
- 四名高中生设计了一款具备海水淡化的户外便携式水壶
- ACME项目:在国际空间站探索火焰的秘密
- 中科院等科学家实现超导多量子比特纠缠逼近海森堡极限
- 科学家使用热气球探测天空中的声音隧道是否存在
- 英国研究人员提出新理论 解释太阳表面快速磁重联背后的奥秘
- 四名高中生设计了一款具备海水淡化的户外便携式水壶
- 英国研究人员提出新理论 解释太阳表面快速磁重联背后的奥秘
- 中科院等科学家实现超导多量子比特纠缠逼近海森堡极限
- 科学家使用热气球探测天空中的声音隧道是否存在
- 我国成功发射四维01/02卫星
- 广岛大学开发成功新型量子点LED 用大米壳制作无毒环保
- 科学家开发新型电子皮肤 使用微小的磁性毛发来感知触摸
- 俄罗斯宇航员在太空行走中设置新机械臂的首个动作
- 新研究理论认为NASA Artemis宇航员可在月球上找到更多水资源
- 生物化学家发现了基因组组织如何影响细胞命运的机制
- 受史前生物启发:神经纳米光场相机具有极强的景深效果
- NASA的OSIRIS-REx航天器将访问另一颗近地小行星Apop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