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点 > 正文

赛迪顾问深度解码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3)的五个“新变化”

2023-07-06 18:36:58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

中国工业报记者 经晓萃


(资料图)

园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以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为代表的园区已经从最初的“试验田”不断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制度创新的“先锋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新时代新型工业化赋予了园区新的使命担当。在此背景下,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依托于对园区的调研及数据分析,于2023年7月5日发布了《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旨在全面评估我国园区发展水平,以问题为导向找差距、以示范为引领促提升。报告还指出了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3)的五个“新变化”。

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  

一、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3)新特征

(一)入榜数量:国家高新区略高于国家级经开区

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国家高新区占52席,国家级经开区为48席。1-20名中,国家高新区数量达13席。21-70名中,国家高新区占27席,国家级经开区占23席,国家高新区数量较多。71-100名中,国家级经开区占18席,数量明显高于国家高新区。

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3)园区类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06

(二)区域分布:江苏与广东、山东共同组成园区发展“头部阵营”

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江苏省占19席,其后依次为广东省、浙江省、湖北省、山东省,入榜园区数量分别为9席、8席、8席、7席。甘肃省、青海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西藏自治区未有园区入榜。从区域实力看,1-30名中,江苏省占6席,在发展质量和数量方面保持高位,与广东省(4席)、山东省(4席)共同组成园区百强的“头部阵营”。

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3)梯队分布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06

(三)机制创新:政区合一、整合升级趋势明显

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共有近30个园区在不同阶段先后开展了“区政合一”“区镇合一”“多区合一” 等管理模式创新探索。2022年,整合了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以及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宁波经开区正式挂牌。长沙高新区、湘江新区、岳麓区实行了“三区合一”。

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3)管理机制创新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06

二、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3)新格局

(一)东部地区:北上广强者恒强,江苏、浙江需重点关注腰部园区

所在省(直辖市)

所在市

入榜园区名称

2022年位次

2023年位次

位次变化

北京

北京

中关村科技园区

1

1

-

北京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9

8

1

天津

天津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12

13

↓1

天津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3

40

3

河北

石家庄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0

60

-

秦皇岛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

97

新进

上海

上海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

2

-

上海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7

16

1

上海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31

29

2

上海

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56

63

7

上海

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81

76

5

江苏

苏州

苏州工业园区

4

4

-

苏州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13

14

1

南京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15

15

-

南京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6

18

2

南京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24

25

1

无锡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7

26

1

苏州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8

37

1

常州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9

39

-

苏州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58

56

2

徐州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62

59

3

常州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4

66

8

苏州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0

68

2

苏州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76

75

1

苏州

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

88

79

9

无锡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80

80

-

南通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78

83

5

无锡

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6

90

4

镇江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87

94

7

南通

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6

99

3

浙江

杭州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

11

-

宁波

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

24

3

杭州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8

34

6

嘉兴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33

38

5

宁波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42

41

1

杭州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65

61

4

杭州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57

64

7

绍兴

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75

81

6

山东

青岛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18

17

1

济南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

19

-

烟台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25

28

3

青岛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9

27

2

潍坊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6

47

1

威海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52

58

6

淄博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1

70

1

广东

深圳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3

3

-

广州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

5

-

广州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8

6

2

广州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22

22

-

珠海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4

32

2

佛山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4

43

1

东莞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1

50

9

惠州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9

57

2

中山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

100

新进

福建

厦门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23

21

2

厦门

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

82

87

5

宁德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

85

新进

(二)中部地区:总体实力持续提升,安徽、湖北两省进位明显

所在省

所在市

入榜园区名称

2022年位次

2023年位次

位次变化

安徽

合肥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4

12

2

合肥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26

23

3

芜湖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45

42

3

芜湖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3

82

1

河南

郑州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2

44

12

郑州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51

51

-

洛阳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7

67

-

湖北

武汉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6

9

3

武汉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35

30

5

武汉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40

33

7

襄阳

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5

53

2

鄂州

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

/

84

新进

宜昌

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4

89

5

黄石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97

92

5

十堰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84

95

11

湖南

长沙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

20

-

长沙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30

35

5

株洲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9

48

1

江西

南昌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7

45

2

南昌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90

88

2

山西

太原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3

61

1

(三)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头部园区相对稳定,整体略有下滑态势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所在市

入榜园区名称

2022年位次

2023年位次

位次变化

重庆

重庆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4

54

-

重庆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66

65

1

四川

成都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

7

-

成都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36

36

-

绵阳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1

91

-

宜宾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

96

新进

德阳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92

98

6

陕西

西安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

10

-

西安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37

31

6

宝鸡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5

93

8

云南

昆明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2

71

1

贵州

贵阳

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9

78

1

广西

南宁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9

69

-

柳州

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4

72

8

新疆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3

73

-

(四)东北地区:辽宁领跑东北地区,各省分化较为明显

所在省

所在市

入榜园区名称

2022年位次

2023年位次

位次变化

辽宁

大连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53

46

7

沈阳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61

55

6

大连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50

49

1

沈阳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9

86

3

吉林

长春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8

52

4

长春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77

77

-

黑龙江

哈尔滨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

68

74

6

三、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3)新成就

(一)总体情况:千亿级园区已达54个

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共有54个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园区,较上年增长6个。 67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00家的园区,较上年增长2个,49个进出口额超过500亿元的园区,较上年增长9个。   

(二)入榜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所有国家高新区的81%

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52家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达379336亿元,占所有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的7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92714家,占所有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81%;上缴税费达15295亿元,占所有国家高新区上缴税费的72%;出口额达42264亿元,占所有国家高新区的81%。

(三)入榜经开区:出口额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出口的60%

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48家国家级经开区:GDP达63403亿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GDP的46%;实际利用外资达386亿美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的56%;税收收入达11745亿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税收收入的53%;出口额达30396亿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出口额的60%。

四、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3)新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依然严峻

2023年百强园区中,入围数量、经济总量、进位情况等反映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呈减缓态势,但西部园区发展仍较弱。从入围数量看,2023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入围园区数量分别为57、21、15、7家,相比2022年,东部减少2席,中西部分别增加1席,但西部数量仍较少。从经济总量看,2022年、2023年东部入围经开区GDP分别是中西部的1.78倍、1.71倍,东部入围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分别是中西部的1.82倍、1.73倍,差距仍较大但有所减小。从进位情况看,以湖北、安徽、江西等为代表的中部地区进位较为明显,西部进位不明显。东部地区中,江苏、山东和浙江腰部和尾部入围园区位次有不同程度下滑。 (二)高新区区域发展失衡加剧

2023年百强园区中,东部与中西部国家经开区在进出口额(2022年:2.38倍;2023年:2.18倍)、实际利用外资(2022年:1.57倍;2023年:1.44倍)等关键指标上的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是,国家高新区区域发展失衡仍在加剧,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尤为突出。入围百强的国家高新区中,2022年和2023年东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是中西部的1.56倍、1.93倍,差距拉大。此外,2023年园区百强中,52家国家高新区的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国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的7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81%,上缴税费占全国国家高新区上缴税费的72%,集聚度明显较高,头部效应明显。

(三)经开区创新发展压力较大

2023年百强园区中,共有52家高新区、48家经开区。头部1-30名中,高新区占17席,经开区占13席,高新区优势明显。尾部71-100名中,经开区占18席,高新区占12席,经开区占比较大。该结果与评价指标体系中科技创新和产业跃升指标权重较大(各占30%),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据此反映了经开区的短板。以1-30名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指标为例,入围高新区是入围经开区的约10倍。剔除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深圳高新区三大头部高新区的影响,其余14家高新区与13家经开区的差距也近4.7倍。此外,整体来看,入围经开区与入围高新区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量、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等指标上差距也较大。

(四)都市圈中心城市园区独强

仅从国家发改委已批复的8大国家级都市圈看:第一,西安都市圈、沈阳都市圈除中心城市有入榜园区外,都市圈覆盖的周边城市均未有园区入围。第二,成都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成都、武汉、南京、长沙等中心城市均有园区入围,但非中心城市仅有部分园区入围。其中,成都都市圈中,非中心城市仅有德阳经开区入围,且处于百强尾部(98位),眉山、资阳尚未有园区入围;武汉都市圈中,非中心城市仅有黄石、鄂州有园区入围,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均未有园区入围;南京都市圈中,非中心城市镇江、芜湖两地有园区入围,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等未有园区入围。长株潭都市圈中,湘潭尚未有园区入围。第三,重庆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园区入围情况整体不理想。

(五)部分经济大省的园区不强

2022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安徽位列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前十省份。从十大省份百强园区入围情况看:第一,福建省、河南省入围园区的数量不多,均只有3家。第二,山东、湖南两省入围园区的实力不强。其中,1-15强中,山东省尚未有园区入围。湖南省入围园区位次分别为28、35、48。第三,四川省入围园区分布存在断档。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分别位于7、36位,绵阳高新区(92位)、宜宾临港经开区(96位)、德阳经开区(98位)则均处于最后梯队。此外,2022年GDP十强城市中,重庆入围园区数量较少,仅有重庆高新区(54位)和重庆经开区(65位),且位次相对靠后,园区发展水平没有充分体现城市实力。

(六)转型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对2023年百强园区在产业集群建设,集约化、数字化、低碳化发展,以及产城融合、企业服务等加分项的得分情况看,总体较不理想。例如,三化转型上,多数园区的发展举措以落实省市级总体部署为主,但在实际推动中存在“不敢转”“不愿转”“不知道怎么转”的问题,且缺乏配套政策支撑。在产城融合上,探索了“政区合一”“多区合一”“整合升级为新区”等多种模式的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过程中暴露的人员编制、薪酬激励等深层次问题仍需要较长的时间消化解决,在促进产城融合上的实际效果仍未有定论。在企业服务上,多数园区加分主要集中在“政务服务”改革,但在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企业服务构建上的部署明显不足。

五、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3)新方向

园区是“实体经济”的集聚区,百强园区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主战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认为,新时代下,百强园区发展应重点做好“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开放化”。

高端化方面:一是推动园区产业基础高级化。二是提升园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数字化方面:一是重点破解“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问题,推动园区工业企业生产制造环节和能源管理数字化。二是探索建立以园区CIM平台为底座的智慧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率效能。三是推动政策供给从“给优惠”向“育场景”转变,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融合化方面:一是要以一二三产融合,带动产城融合,以体制机制改革带动产城融合。二是围绕新型消费需求布局新业态,同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绿色化方面,一是要加快新能源供应。二是加大“存量空间挖潜”,推动存量空间再布局,开展盘活路径再研究。开放化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外资企业服务机制,构建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二是支持园区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和完善企业境外投资服务体系。三是创新国际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全链条国际创新成果转化生态体系。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张永杰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月壤形成的主要原因 月壤与土壤有什么区别

月壤形成的主要原因月壤形成过程没有生物活动参与,没有有机质,还极度缺水干燥;组成月壤的矿物粉末基本是由陨石撞击破砰形成,因此,粉末 【详细】

域名抢注是是什么意思?投资角度来看什么域名好?

域名抢注是是什么意思域名抢注是通过抢先注册的方式获得互联网删除的域名的使用权。域名是由点分隔的一串数字,用于标记一台计算机或一组计 【详细】

捷达保养费用是多少?捷达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捷达保养费用是多少?全新捷达的保修期为2年或6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新车可享受一次免费保养,首次免费保养在5000-7500km或1年内进行。如 【详细】

天然气泄露会造成爆炸吗?天然气泄漏怎么办?

天然气泄露会造成爆炸吗?家里用的天然气如果泄露是会发生爆炸的。当空气中含有混合天然气时,在与火源接触的一系列爆炸危险中,就会发生爆 【详细】

四部门明确App收集个人信息范围 个人信息保护范围判断标准

四部门明确App收集个人信息范围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 【详细】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条款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0

科技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