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学 > 正文

黄河底现5米大坑!冒出“宝藏”造福14亿人,美日:好事全是你的

2023-07-27 21:09:39  来源:海洋说史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资料图片)

文/刘子瑜

编辑/刘子瑜

前言


一直以来,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

无论是家喻户晓的“南水北调”还是“西气东输”,这些工程无不彰显了中国强大的基建能力。

更有让世界为之震惊的中国高铁,截止到现在我国高铁公里数更是达到了42000公里,铁路里程数到达了15万公里。

对于我国来说一直秉承的原则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就没有中国工程队过不去的坎儿。

但是在几年前就有人在黄河底部发现了一个近5米深的大坑,很多人都会觉得难道我们的“母亲河”被人破坏了吗?

实则不然这个大坑正是为了保护母亲河,以及拯救那些缺水的地方。

这个大坑就是大家在新闻上所看到的“引汉济渭”工程。

为了这个“大坑”中国更是耗费十年才得以完成,耗费无数财力与人力,贯穿八百里秦川。

那么这样的努力到底值不值得呢?为什么造福了全国人民呢?又是为什么让美日投来羡慕的目光?

建设工程之艰难

故事开始在陕西省,大家对陕西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是“肉夹馍,羊肉泡馍”等等一系列的美食与风景名胜。

但我们不曾关心的是西北地区却是以黄土高原环境为主,水资源极其匮乏的省份。

这里人们更是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中国就决定在2011年开展了“引汉济渭”工程。

这个工程的规模可以堪比“南水北调”,它同时涵盖了黄金峡水利工程、三河口工程、秦岭输水工程,其完成难度也可想而知。

其中黄金峡水利工程主要的负责取水,而三河口工程则是位于中段负责蓄水,秦岭工程则就负责输送。

由此可见,秦岭工程的作用更是重中之重,是能否成功运输的关键点。

但秦岭工程的建造难度更是难如登天,秦岭本就地质较为复杂,其区域内岩石更是坚硬无比,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大部分区域都是山地。

工程人员不仅要克服艰难的施工环境,更要忍受高温的环境,还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在工作中,可能遇到极端恶劣天气,也可能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在秦岭隧道的挖掘中,全长98公里,最大埋深2000多米,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底部穿过秦岭。

在挖掘过程中更是可能面对塌方、岩爆等危险,开勘难度更是可以称的上算是世界第一。

但是即使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我们的工程人员也依旧没有放弃,凭借着强大的力量在支撑,一次次的向困难发起挑战。

最终经历八年的风风雨雨,整个秦岭输水隧道终于完工,全部工程也是在今年全部竣工。

我们在中国工程队的身上看到了:即使前路有多么艰难,但是他们都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这就是中国基建的强大,这就是中国力量的体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这么多的牺牲,最终也收获的相应的回报。

“引汉济渭”惠四方

在经过近十一年的努力,也终于是迎来了收获的时候。

工程的成功完成,就可以每年向关中平原调水近十五亿立方米。

这个运水量也就相当于一百多个杭州西湖的储水量,这样西北地区用水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同时工程的完成,可以解决关中平原缺水的世界性难题,同时解决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这个干旱的地区带来了曙光。

经过统计,该工程的成功实行,使得千万人口受益,解决了西安、咸阳等城市的用水问题。

该工程更是采用一次立项建设,分期配水。不仅可以解决缺水问题还可以有效改变地下水占据生态水的状况。

使得地下水及时能得到补充,对于城市的环境灾害问题也能起到防范作用。

很多人怀疑挖这么一个大坑会不会对母亲河造成伤害?

实则不然,这正是为了保护母亲河,以及拯救西北地区等缺水的地方。

同时在建造期间,中国工程队一直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

所以在秦岭隧道建立的过程中,因为几乎整条路线都建立在人口活动频繁的地区,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秦岭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生在关中平原以及西北地区的人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为饮水而感到发愁与担忧。

正是由于完成了这项令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工程,不仅使得中国基建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更提高千万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完成这项震惊世界的工程,更是让世界各国投来羡慕的目光。

中国工程震惊世界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论是开始的“南水北调”还是之后的“西气东输”、“南电东输。”

每个工程的初衷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为完善人民的生活而考虑的。

放眼整个世界,也很少能有其他国家能像我们一样,对基础设施建设如此看重。

除了汉济渭河工程,还有更多让世界瞩目的工程,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些。

第一个所说是港珠澳大桥,这座桥建成更是被外媒称为是世界奇迹。

通过这座桥,香港澳门与内地直接相连,结束了隔海相望的日子

这座桥全长55公里,其中最让人不敢相信的就是,5.6公里的海底隧道,每根沉管重达8吨,更是要深埋于海底50米,隧道的建成更是直接使用了33根沉管。

这座大桥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没有人能让中国分裂,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下个要说的就是三峡工程,它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当初是为了缓解南北水量差异以及防洪而建设的。

它的成功建设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解决了长江中下游洪水的严重危险,还可以改善长江中上游的通航条件。

下一个是川藏铁路,川藏铁路的建设初衷就是加强西部地区与内地的联系。

川藏铁路的建设更是艰难,建设时间就长达七年,工程人员不仅要克服及其刻苦的生活条件和高原气候,更难的是要从深山中开凿隧道,每天都要面对塌方等危险。

铁路的建成不仅促进了西部地区物品与内地的流通,更加强了民族的团结,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改善了当地的民生环境。

这些工程能够成功的建立是及其不易的,每一个都是无数工程人员日夜拼搏努力的成果。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为整个国家以及全体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实力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这也让其他国家可望不可即,尤其是美国跟日本,这也正是他们共同的短处。

凡是去过美国的人,几乎没有人不吐槽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怪就只能怪美国发展的太早了,在我们国家都还在住瓦房的时候,美国有些发达城市已经高楼林立了,在当时的时代,美国基建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

但经过时代的发展,美国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都很破旧了,也没有进行翻修。

根据数据所显示,整个美国大概三分之一的公路有损坏,四分之一的桥梁使用年限超过五十年。

所以到现在为止,基础知识建设一直都是美国的头疼所在。因为牵涉着多方面的利益,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而日本也是相同,在其经济腾飞的时候,便开始进行疯狂的基建。

在60年里,日本一刻都不停歇的修建了98个机场,250条新干线,一万多条隧道,将日本里里外外都给翻新了一遍。但是却留下来了无数的后遗症让日本头疼不已。

因为政府欠下的巨额外债,以及大力开发之后设施所需的维修费,让日本也头疼不已。

原本想着靠基建使经济腾飞的日本,在看到现实后,自己的美梦也就破碎了一地。

甚至来自日本国内的一位记者都在自嘲,说是中国根本不用使用任何军事武器,在几十年以后,日本就会因为外债而崩溃,中国直接出手买下就可以。

美国与日本在当初,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嘲讽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不切实际,但最终建设完成纷纷被打了耳光。

之后美国与日本也是瞬间改变了态度,纷纷派人来向中国学习技术。

他们更是被我国的技术震惊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竟然靠自己的技术仅仅用四年就打通了秦岭。

美国和日本的嘲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自嘲,就连处处针对中国的印度,看到水利工程的成功。

也眼巴巴的求中国,对于印度这种“白眼狼”,记不得人好的,我们也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帮它。

所以只要自己变得强大,原本诋毁你的人最后都会商量着来求你。

结语

通过“引汉济渭”工程来看,使得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也更加丰富,不仅能造福一方百姓,更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中国一直以来的发展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有依靠别人任何东西。

即使在成功路上会遇到很多诋毁,但最后的结果也是让他们佩服。

我国一直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对于随意抹黑我们的国家,我们也不会惯着它。

我们依旧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我们更将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人民为本是我们一直以来贯彻的目标。

我相信在无数中国人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走出属于我们的一条光明大道。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月壤形成的主要原因 月壤与土壤有什么区别

月壤形成的主要原因月壤形成过程没有生物活动参与,没有有机质,还极度缺水干燥;组成月壤的矿物粉末基本是由陨石撞击破砰形成,因此,粉末 【详细】

域名抢注是是什么意思?投资角度来看什么域名好?

域名抢注是是什么意思域名抢注是通过抢先注册的方式获得互联网删除的域名的使用权。域名是由点分隔的一串数字,用于标记一台计算机或一组计 【详细】

捷达保养费用是多少?捷达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捷达保养费用是多少?全新捷达的保修期为2年或6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新车可享受一次免费保养,首次免费保养在5000-7500km或1年内进行。如 【详细】

天然气泄露会造成爆炸吗?天然气泄漏怎么办?

天然气泄露会造成爆炸吗?家里用的天然气如果泄露是会发生爆炸的。当空气中含有混合天然气时,在与火源接触的一系列爆炸危险中,就会发生爆 【详细】

四部门明确App收集个人信息范围 个人信息保护范围判断标准

四部门明确App收集个人信息范围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 【详细】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条款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0

科技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