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学 > 正文

石棉被欧美全面禁用,为何在我国混得风生水起?它实在是太好用了

2023-08-22 20:08:38  来源:Hi科普啦

曾经被誉为建筑界的“奇迹纤维”,在发达国家被大量使用,结果却被发现是致癌物质。可是为什么在国际组织和60多国的呼吁下,仍然有一大半国家没有禁止石棉?

便宜好用的石棉

早在古埃及的时候,石棉就被用来制作法老的裹尸布,古希腊和中国周代也有用石棉纤维制作防火布的记录。然而,石棉真正被人类大规模使用,要追溯到19世纪末,那时候人们就开始利用石棉防火的功能大量制造消防员的防火服。

1900年7月15日,一个奥地利人申请了一个专利,他将石棉纤维混合到了水泥里面,制造出了轻巧,防水,防火、保温的石棉纤维水泥板。人们发现石棉不仅拥有强大的功能,而且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岩石圈里的矿产资源,它埋藏深度浅,开采容易,所以价格也十分低廉。


(资料图片)

在发现了石棉的众多优势以后,属于它的时代就正式开始了。相关的合成产品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能用到,比如各种建筑板材和管材,电子元件、花盆和纽扣等等。

澳大利有一个名叫惠特农的天堂小镇,曾经这里有风景宜人的海洋沙滩、原始秀丽的自然风光,但是在发现了石棉的巨大商业价值以后,当地就从1930年开始建立了长达30年的石棉开采和制造产业链。

随着当地石棉工业的深入发展,当地的经济水平一路狂飙,但是人们却发现当地人你出现肺部疾病的概率大幅提高,尤其是石棉相关行业的工人出现了“职业病”。

人们意识到这不太可能是巧合,于是陆续有相关研究论文出现质疑石棉的安全性,并于40年代开始与癌症联系起来。生产石棉的工人们惶惶不安,相关的企业则出来“辟谣”,还出具了很多专业报告以证明自己的产品安全。

尽管,工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在上升,但是因为没有科研人员出来以完全肯定地口气证明石棉的危害,所以惠特农的石棉开采仍在继续。直到最后,政府意识到那些所谓的谣言或许真的不是谣言的时候,才不得不关停了相关工厂,大量的矿山也就此被废弃。

禁不了的致癌物

直到1970年,相关的科学研究才正式确认石棉是致癌物。原来,石棉本身并没有毒性,但是那些细小的石棉纤维一旦被人吸入肺中,就会长期滞留、附着并沉积在肺部。经过长达15到20年的潜伏期,这些颗粒不断刺穿肺泡,就能引起胸膜和腹膜的皮间瘤或者石棉肺。

这一研究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在当时无数发达国家都在使用这种材料。光是德国就有超过3000种产品在使用,即使德国立刻开始了一定的限制手段,但实际从1960年-1990年建造的建筑中,大部分仍然使用了石棉。

澳大利亚惠特农小镇则在1980年迁出了全部居民,并将方圆百里都列为生命禁地。后来的统计发现,在2万多名当地居民中,可能有2000名居民都是死于与石棉相关的疾病。

也正因此,发达国家对于石棉纤维的应用范围越来越严格,到90年代,欧美国家几乎已经全面禁止,并在2005年完全实现石棉禁用。

不过,今天仍然有很多国家并未禁止石棉,现在最大的石棉开采和生产国就是俄罗斯和中国。加拿大虽然在本国禁止使用,但是由于存储量巨大,仍然允许开采和出口。

不禁止石棉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实在是太好用,太便宜了。对于一个资源不多、经济实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根本难以抛弃这种材料。

而在安全性上,我没说过石棉是无毒的,主要是可能会被吸入肺部,所以不像某些重金属和有毒气体那么可怕,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预防。

在石棉纤维大量应用的建筑领域,石棉都是被粘合在材料中的,所以一般不会飘散到空气中。只有在你需要装修改建,动到这些材料的内部结构的时候,才可能需要担心相关问题。

另外,石棉中致病性最强的是闪石棉中的蓝石棉,而我国则是完全禁止使用所有闪石棉的。目前我国可以使用的温石棉虽然也有治病性,但机理仍然存在争论。有研究表明,低浓度情况下长期接触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月壤形成的主要原因 月壤与土壤有什么区别

月壤形成的主要原因月壤形成过程没有生物活动参与,没有有机质,还极度缺水干燥;组成月壤的矿物粉末基本是由陨石撞击破砰形成,因此,粉末 【详细】

域名抢注是是什么意思?投资角度来看什么域名好?

域名抢注是是什么意思域名抢注是通过抢先注册的方式获得互联网删除的域名的使用权。域名是由点分隔的一串数字,用于标记一台计算机或一组计 【详细】

捷达保养费用是多少?捷达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捷达保养费用是多少?全新捷达的保修期为2年或6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新车可享受一次免费保养,首次免费保养在5000-7500km或1年内进行。如 【详细】

天然气泄露会造成爆炸吗?天然气泄漏怎么办?

天然气泄露会造成爆炸吗?家里用的天然气如果泄露是会发生爆炸的。当空气中含有混合天然气时,在与火源接触的一系列爆炸危险中,就会发生爆 【详细】

四部门明确App收集个人信息范围 个人信息保护范围判断标准

四部门明确App收集个人信息范围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 【详细】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条款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0

科技资讯网 版权所有